第280章 柳栀33(1 / 2)

时间过的很快,一转眼又到了春天。这半年初心长高了一大截,没有十岁少女的青涩懵懂,浑身透露着商人的精明与算计。

初心为了方便出门时多数穿着男装,时间一久不太了解的人便以为月家有两子一女。月知为了不影响她的名声,授意下人对外要含糊其辞。

月家早就说过在逃难时与亲人失散,突然多出一个二少爷也不奇怪。再加上月家人不确定也不否认的态度,外人也就当真了。

入夏时,月影派到智京打听明家现况的人回来了。自从去年,明家几位在朝中有权势的人忽然暴毙,又接连去世了很多年纪大的长辈,族中便渐渐乱了起来。

当年明家嫡系改名换姓重新开始,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又多出不少分支。大家族人多便会分心,明家的资源又一直倾斜严重,早就引起许多人不满。

明家培养族中子弟科举当官,是为了让他们有能力庇护子孙后代。但当个小官俸禄微薄,还要为明家办许多事,生活拮据还要受夹板气苦不堪言。

经商的明家子弟经常东奔西走,跟亲人聚少离多,挣来的大部分银钱都要上缴,生活虽然富贵一些但商人身份很不体面。

明家人各有各的想法,各有各的算计,没有德高望重的人压制着他们,便逐渐开始为自己谋划起来。

明家嫡系看事态不好,想像几十年前那样先转移走一部分家产。这事旁系的人也想到了,他们把嫡系的人看的死死的,自己却偷偷留了不少后路。

明家的人把精力都放在了争家产上,忽略了商队以及江南的布匹生意,甚至没有派人去西南寻找飞蛾。

时光匆匆,又过了一年。

十五岁的月知考取了秀才功名未来可期,清泉县附近的媒婆都来月家混了个脸熟。

月家二少爷在清泉镇开了一间作坊,将制作毛线的过程展示给所有人,还把织毛衣的方法教给大家。

杨记羊毛铺子开始单独售卖毛线以及编织工具,初心把毛线的价格压的很低,这让很多卖毛衣的商家选择了转行。

这些商家转行后,便没人在塞外抢收大批的羊毛了,羊毛价格跌回到两文钱一斤,杨鸿运毫不费力的收揽了塞外的大多数羊毛。

初心改进了制毛线的流水线,羊毛价格低廉,毛线批量生产,毛衣毛裤保暖性好,用不了多久就能成为北辽府百姓过冬的必备衣物。

北辽府一共有七个县城,杨记已经在三个县城内开了铺子。杨鸿运做生意很踏实,没有充足的货源不会把摊子铺的太大。

现在,第四家店铺已经在装修中,下一步他要在府城里开一间三层的铺子。那时候,羊绒就是他们的镇店之宝。

今年年后,杨鸿运拒绝了府城杨家请他过去的帖子,他现在很期待与杨家主在府城见面的那一天。

杨鸿运离开杨家后,很快便安排了其他人接手商队。那人心胸狭隘又好大喜功,着急提拔自己的人手,好做出一番功绩来。

好些无法跟杨鸿运离开的人,在商队里被边缘化,甚至是找了错处发卖了事。

杨鸿运知道这事后,找了不少关系才把这些人买回来。将他们的卖身契归还,愿意跟着杨鸿运干的人,便留在杨记铺子里做活。

杨记每开一个铺子,就会有人被提拔起来,做个账房或是掌柜。

之前他们是家奴,即使走商辛苦赚的也不多。现在他们是自由人,工作忙碌但没危险,不用出远门赚的还不少,对杨鸿运是死心塌地的忠诚。

商队在短期内换了太多人,拿着地图也经常走错路。新管事又不肯听下面人的意见,就导致商队产生了不少损失。

第一年,他接手商队有些仓促,剩余时间不多没挣到钱也很正常。

第二年,他说那些跟过杨鸿运的人不听他指挥,导致商队走了不少弯路。

第三年,他借口年景不好,被杨家主一记窝心脚揣出门外。

商队在杨鸿运手中,年年都是杨家最赚钱的营生。连续两年多没有进账,足以证明这个人能力不行。

杨家主思来想去,还是找杨鸿运回来管理商队最好,便让下人去清泉县杨鸿运家下帖子。

杨鸿运把帖子一扔,没给任何回信。杨家主见他如此不识抬举,就重新选了一人接手商队。

商队虽然逐渐走上正轨,但跟杨鸿运管理的时候还是相差太远。这次,杨家主决定给杨鸿运把分红提升三成,直接写了一封信送去了清泉县。

这回,杨鸿运回信了。他言辞犀利语带讽刺,表示看不上府城杨家的那点家产,劝杨家主从后宅出来多放些心思在营生上。

杨家主看完回信气的不行,他是很喜欢纳小妾,但最讨厌别人说他不务正业。杨鸿运精准的把他讽刺到底,气的他叫来马车要亲自去清泉县骂人。

杨家主辛辛苦苦的赶了半天一夜的路,来到清泉县才知道杨鸿运已经出远门了。杨鸿运不在家,杨家也没人愿意接待他,就没有让他进门。

杨家主站在大门口咒骂杨鸿运忘本,杨家婆子出来往他身上泼了几桶潲水。回去时还撂下狠话,杨家主在门口说一句就泼他一桶潲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