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七章 形神坐忘论,经脉移栽(4k)(1 / 2)

虽然场上已没有了双方气息的碰撞,不再天人相应、阴阳应象,但积聚而形成的乌云仍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散去。

天上的雨依旧在倾盆而下,不远处的广场上,群雄纷纷挤到附近殿阁的屋檐下避雨,并伸脖探头向着已经结束了战斗的赵青与逍遥子,以及他们边上的扫地僧望去。

在目睹了这些一场惊天动地的交手之后,他们或敬畏、或崇拜、或嫉妒、或恐惧,神态不一而足,也对武学的巅峰有了新的看法。

尤其是少林寺的十几位出来的玄字辈老僧,本来想着在事情告一段落后,在玄寂、玄难的带领下,尝试找赵青的麻烦,此时不由得心生惧意,再也没有了这样的想法。

果然是要上窥“合道”之境了吗“太玄十二劫”,又是什么绝学

在听到逍遥子的相邀之后,赵青心中暗暗思索,明晓自己若有机会目睹对方正式飞升的场景,应当能得到不少的感悟。

从他的情况来看,“形神合同于虚”的道路应该是能走的通的,而且似乎并没有与“至阴无极”“至阳无极”的路线互相排斥。

话说回来,倘若两者并不相斥,那么是否可以将两条路线互相结合起来,以打下更坚实的根基

还有,逍遥子将要修成的“合道”之境,放在主世界中,是否就相当于“下六气”的水平

但从战力来看,他在此战突破之前,未必能够胜过神劲第二关的“六腑显神”,甚至对上第一关的“五脏化神”,多半也没什么优势。

自己在巩固“天人交感”的境界之后,大致有着罡劲第三关“混元如一”中靠前的战力,能与神劲中垫底的水平碰上一碰,也就比逍遥子所表现出来的实力,弱上了两三成。

其中的原因,应该有此方世界天地灵气限制的缘故,然而,主世界的劲力体系少说也经过了近万年的演变与改进;

纵然据说在上古时期,有许多生而为“六气境”,甚至“天衍”级别的特殊生灵、先天神人,例如“生而神灵”的高辛氏帝喾,所以对“六气”境以下并没有多少研究、打磨。

但论及底蕴,也并非是此方得道成仙者不足十指之数的世界,能够比较的。

当然,在心灵境界、特殊道路这些方面,较低级的世界,也是有些不少可取之处的。

在赵青看来,逍遥子的战力并没有那么出众,但倘若自己以多方面发展的眼光,解析他所走的路线,未必不能开发出许多对应提升战力的手段,从而与劲力体系基本持平。

最后,对方如果成功得道飞升,来到更高等级的世界,这是否意味着自己的“入梦”世界,从某个角度来看,其实是包括着此方世界的上界的

想到这里,赵青心念一动,生出了一些关于“飞升”的想法,准备在“三年期限”的末尾,试上一试。

而就在她思索的时候,逍遥子周身的领域缓缓内缩,从十丈变为了周身五尺,将雨水自然而然地排斥在外,如同赵青同样的五尺与扫地僧的三尺一般。

与此同时,他手臂处千疮百孔的袖袍有如被无形的针线缝补一般,破洞破孔迅速消弥,看起来似乎恢复到了全新的状态。

神气完全合一,无滞无碍后,对于体内真气的操纵,已不是“如臂使指”能够形容的,而是抵达了一种极其细微的地步,可以将一道真气分为千丝万缕,彼此间不差分毫。

但这样的精微操纵,仅仅限于体内,而不能显于体外。更不用说,操纵外界的天地精气,使得其进化如此精细的变化了。

在赵青的感应中,逍遥子气息不显,不动声色地地控制着天地精气中较浑浊的部分,将其迅速地转化为凝实的细丝,以用来修补道袍。

这样的手段,完全可以与当初彭余所使出的“罡气化兵”相比较,甚至犹有过之。

旁人不知,或者单纯地将其认为是仙神之力,但赵青却明白这其中的原理,不由得心生赞叹,并生出了以相似方法强化剑气威力的灵感。

“赵青道友,我所参悟的得道之法,是从形、气、神”三者着手,以御气之法作为形神合同为一的媒介,先天人交汇,再逐渐斩断与天地间的联系,最终做到天人相离。”

在交手之前,逍遥子完全没有想过,自己能够借机突破,几近勘破“最后一着”,欣喜之下,主动介绍说明道:

“所谓天人相离,就是将自身周围的气场完全掌握,与外界的大天地分隔开来,形成一个与神气相融的领域。其中的精要,与还虚相似,仍在于一个忘字。”

“忘己、忘形、忘界,忘界之后,方能相离。”他神色庄重地点出其中的方法,并开口补充道:“而与忘相关的理论,据我所知,当首推司马承桢祖师所著的形神坐忘论。”

“司马承桢”赵青心中暗暗回忆,想起了此人相关的事迹。

司马承桢为陶弘景之后道教上清派第四代传人,是道门承前启后的宗师级人物,曾被唐睿宗、唐玄宗尊为帝师,带领道教进入了全盛时期,而且琴棋书画无所不通,是一个难得的全才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司马承桢还是李白的忘年交,算是他在道学与诗文上的半个老师。

听逍遥子的说法,他虽然奇遇得到了“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”,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传承,是来自于司马承桢传下的道脉。

或许,逍遥派之所以重视各般杂艺,也是沿习于此。

只听得逍遥子简述道:“坐忘之旨:离形去智,同于大通,是谓坐忘。夫坐忘者,何所不忘哉,内不觉其一身,外不知乎宇宙,与道冥一,万虑皆遣。”

“求道之阶,先资坐忘。坐忘者,为亡万境也。故先了诸妄,次定其心,定心之上,豁然无覆,定心之下,空然无基,触然不动,如此则与道冥,谓之泰定矣。”

“道有深力,徐易形神。形随道通,与神合一,谓之神人”

“形随道通,与神合一”,原来这就是对庄子中“神人”的准确描述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