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六章 李卫东的销售渠道(300月票加更)(1 / 2)

整个企业连一个销售人员都没有,这在期是很正常的事情。计划经济时代过来的企业,哪里懂得找销售

服装厂这种三产,本来就是靠运输公司的订单过活,当然也没有销售人员。

如今服装厂四个车间开足马力,已经生产出了四千多套皮夹克,可一件都还没卖出去呢,这四千套皮夹克,光是成本就用掉了十六万,李卫东当然要尽快的将皮夹克卖出去,以回笼资金。

衣服这类商品,摆上供销社的货架是一个好的选择,然而当时的供销社还是牛币哄哄的,对于商品、对顾客都是挑三拣四,显然不是一个友善的合作伙伴。

皮夹克的成本是四十块一件,李卫东作为一个老黑心商人,打算卖七十块一件。

这样的价格,凭着青河地区的消费能力,也消化不了四千多套皮夹克。所以还是得把皮夹克运到周边城市去出售。

然而就凭李卫东一个人,根本不可能构建周边数个城市的销售网络。

对于皮夹克的销售,李卫东早已经想好了方案。

只见李卫东找了个蛇皮麻袋,装上十几件皮夹克,自己还穿上一件,骑着摩托车,直奔青河客运车站而去。

到了客运车站,李卫东并没有进去,而是一路往西,去了青河客运西边的一片城乡结合部地区,这里有一片空地,全都是摆地摊的人,自发的形成了一个小市场。

小市场很热闹,汇集了各种小商品,什么粗布针线、锅碗瓢盆,各种日用小百货应有尽有。

而最多的还是衣服和鞋子。

李卫东骑着摩托车,在市场里转悠着,看到一个卖喇叭裤的服装摊位,立刻凑了上去。

摊主见来了个骑摩托车的青年,而且还是穿皮的,立刻判断遇到了个有钱的高干子弟,脸上顿时堆满了笑容。

“同志,要点啥我这里的喇叭裤今天早晨刚从南方进来的货。”摊主开口说道。

李卫东一听这摊主是本地口音顿时摇了摇头:“不要。”然后一加油门,继续向前逛去。

很快的李卫东又看到了一个卖牛仔裤的。

皮夹克和摩托车很显眼摊主立刻走上前去,向李卫东推销。

“同志来看看牛仔裤么,都是新款港岛明星穿的都是这个。”

这个摊主操着一口南方口音李卫东马上停了下来,开口问道:“温州来的”

“是啊,瑞安的。”摊主开口答道。

“终于找到一个。”李卫东马上从摩托车上走下了,来到摊主身旁开口问道:“老板这么称呼”

老板这个词在些,在北方那些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城市里,称呼别人“老板”总觉得有些别扭。

青河是个不算发达的北方城市,对于“老板”这个称呼更是陌生至少这个温州摊主来到青河以后,没有听青河人说起过“老板”这个词。

温州摊主走南闯北到底还是见多识广,他迅速的从“老板”称呼中脱出身来开口说道:“我姓张。”

“原来是张老板啊来青河做生意多久了”李卫东说着,随手拿起一个牛仔裤看了看做工然后又在身上丈量了一下。

摊主只当是遇到了见谈的顾客便开始与李卫东攀谈起来。

聊着聊着,李卫东便秀起了身上这件皮夹克。

“张老板,你觉得我这件皮夹克怎么样”李卫东笑着问道。

“你这应该是从港岛那边买来的吧我看海报上的港岛歌星,穿的就是这种款式。”摊主开口说道。

“那你觉得,我这件皮夹克得多少钱”李卫东又问道。

“至少得六百块钱吧,可能还不止,毕竟港岛的东西可贵了。”摊主回答道。

李卫东也知道,摊主的话中有奉承的成分,他不以为意的抖了抖身上皮夹克,接着说道:“这件衣服只要七十块钱”

“七十块钱这么便宜”摊主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,随后轻声问道:“这不是皮的”

“不是真皮的,是人造革的。”李卫东也没有隐瞒。

“人造革的看起来跟真皮的一个样啊”摊主轻叹一声,这一次他倒不是在奉承,而是在说实话。

“不光是看着跟真皮一个样,摸着也跟真皮一个样”

李卫东说着,从摩托车后座的蛇皮口袋里掏出了一件皮夹克,递到了摊主手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