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58【廉租屋与大法院】(1 / 2)

王梓钧 2218 字 5天前

南京城内,家家户户张灯结彩。

用红纸贴春联的习俗已有,大户人家也换上新灯笼,街道两旁的铺面摊位堆满年货。

既然秦良玉要来南京看看,徐念祖就让她看个够。把行礼放在接待住所,饭都没有吃,就带到街面上闲逛,逛饿了直接去下馆子便是。

马万年已经二十多岁,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忠州城。

他来到南京之后,一直闭不上眼,也合不拢嘴。处处都震撼,处处都新奇,仿佛是进入另一个世界。

行至夫子庙附近,秦良玉突然惊讶道:“咦,这不是魏国公府吗怎把围墙全部拆了”

徐念祖解释说:“南京的官员,大部分都没房子住,暂时安置在一些勋贵园林中。魏国公府挺大的,划出一半用于建官员楼房,建好了当官的可以免费入驻。若是迁调异地或者致仕,便要将房子收回。”

“那另一半呢”秦良玉问道。

徐念祖说道:“大同天下,没有良贱之分。家奴虽然获得自由身,但许多都没有房子住,寄宿在雇主家中难免受欺负,遭到侮辱打骂也不敢反抗。这另一半房子,修好了租给穷苦人住,连续租住三十年,该房就自动视为租客的房产。”

秦良玉无话可说,因为魏国公府的前身,是朱元璋的吴王府

朱元璋要是知道自己的吴王府,被改建为廉租屋让穷人住,想必九泉之下也会感到欣慰吧。

“能进去看看吗”秦良玉问。

“秦夫人请。”徐念祖微笑道。

徐念祖一边走一边介绍:“围墙拆除之后,围墙这一圈,改建成临街铺面,卖给做生意的商贾。”

秦良玉点头穿过工地,走到里面笑着说:“倒还保留了许多树木和园林。”

徐念祖说道:“都督有令,除非碍着建房,园林能保留就保留,不能光秃秃的全是房子。”

“咦,这些好房子也拆”秦良玉感到疑惑。

徐念祖解释:“原有的屋子多为平房,住不得几个人。拆了改成四层砖房,便可住得下许多,也能尽量节省地皮。便是临街铺面,也建三层小楼,又可做铺面,又可用于住人。”

四层及以下的房子,只要土质不松散,不需要挖太深的地基。

四层以上就不行,地基必须打得及牢固,墙体修筑也要更讲究。

下水管道暂时没有安装,拉屎撒尿都用马桶和夜壶。每天早上有人来收大粪,这些大粪运去农村还可以卖钱。

专门的厨房也没有,只能在楼前小院修土灶。

土灶数量肯定不够,做饭时还得排队,非常类似新中国初期的筒子楼。

这些日用设施,让开发商慢慢改进吧,有需求就会自动发展完善。

你没有听错,就是开发商

明代早就有专门搞修筑的商人,就连北京的护城河堤,明中期都开始承包给私营商贾。

曾经发生过一件大案,北京护城河堤修缮工程,被层层转包出去。转包到最后,利润已经极低,商贾只能偷工减料,造成一大片河堤垮塌,于是皇帝砍了一串的脑袋。

赵瀚突然要给官员和穷人建宿舍,主因是南京的失业率居高不下。

那些找不到工作的游民,以前要么做帮闲混混,要么沿街乞讨为生。总不能都扔去挖矿吧也不能一股脑儿移民北方。

每次搞移民,都定了比例,农村移民多少,城市移民多少,城市移民可以跟着学种地。

城市移民如果比例过高,开荒种地时绝对抓瞎。

于是就让商贾搞建筑公司,承包给他们开发店铺和住宅,可以招收许多无业游民做杂工,还能缓解官员和穷人的住房紧张问题。

建筑商赚到了钱,建材商同样赚钱,甚至刺激了水泥的生产。

官府看似亏钱,但卖商铺地皮能赚回来一些,通过收税收租又能赚回来一些。

只要别让开发商空手套白狼,不把房地产玩成资本游戏,房地产也是利国利民的行业。

在南京总结经验之后,这套模式将推广到其他大城市。

秦良玉来到一排建好的楼房前,并没有觉得那些建筑太突兀碍眼。

墙体都是砌砖的,墙面抹了白灰。阳台、栏杆、窗户都是传统结构,屋顶也用的是瓦片,非常典型的明代民居样式,只不过足足修建有四层而已。

每层都浇铸了钢筋混凝土,现有水泥虽然质量不高,但修四层小楼还是可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