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应景了(2 / 2)

靖安侯 漫客1 1311 字 1个月前

但是现在,龟派已经开始势弱了。</p>

虽然杨相国在朝廷里依旧拥有非常恐怖的影响力,但是在皇帝即将亲政的前提下,这些龟派的人就没有了从前的嚣张气焰。</p>

不少朝臣看到这首诗,虽然不至于拍手叫好,但是也难免会生出一些愤懑之心。</p>

但是杨相还在,这些“强硬派”的朝臣又不敢太过跳脚。</p>

于是乎,朝廷里的诸公们,对于这首诗异常默契的选择了不闻不问。</p>

而皇宫里的皇帝陛下,也不是聋子瞎子,建康城里出了一首“名诗</p>

首‘</p>

,而且是有关时政的名诗,自然会落在这位天子的耳中。</p>

事实上,皇帝陛下见到了这首诗之后,先是愣了半晌,然后坐在了龙椅上,脸色有些发红。</p>

甚至,心里有些恼火。</p>

因为建康如今这个局面,是他们李家人,或者说是他的父祖们一手造成的,如今这首诗明里暗里嘲讽时政,就是明里暗里在嘲讽他的父祖们。</p>

这对于一位皇帝来说,是不太好忍的。</p>

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,这首诗里写的内容,可以说是句句属实。于是乎,皇帝陛下一个人盯着这四句诗看了小半个时辰,然后才缓缓挥手:“高明。”</p>

高明,是皇帝身边的太监,也是看着皇帝长大的大伴。</p>

皇帝陛下还在东宫的时候,就是这位高大伴在东宫看着长大的,后来那位十岁的太子殿下入主朝廷,高大伴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陈国的大太监。</p>

听到了皇帝的呼唤之后,这位只有三十五六岁的大太监连忙从一旁迈着小碎步走了出来,然后跪在了皇帝面前,叩首道:“奴婢在。”</p>

皇帝沉默了一会儿,问道:“这首诗,是谁写的?”</p>

“回陛下。”</p>

高太监恭敬低头:“是昨天晚上上元节的时候,建康人士杜参,在秦淮河上元诗会上念出来的,这个杜参是洪德三年的举人,目前还没有中进士。</p>

说到这里,高太监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不过据杜参自己说,这首诗不是他写的,是他在秦淮河畔听来的,杜参此人颇有诗才,奴婢猜想,他应该是怕担责任,才把这首诗推脱到路人身上。’</p>

“去查清楚。’</p>

皇帝陛下淡淡的说道:“然后把详细情况报到朕这里来。”高太监深深低头:“奴婢明白”。</p>

于是乎,在正月十七的凌晨,杜举人还在家中安睡的时候,一阵急促的敲门声,敲响了杜家的院门。</p>

杜家人打开院门,就看到自家门口站了四个壮汉,当先一个汉子手持腰牌,声音冷漠。</p>

“内卫办案。”</p>

“杜举人在家否?”</p>